上好思政课 习近平强调这一“力量根基”

作者: 时间:2024-05-15 点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指明方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

  在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就曾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此次指示,总书记以“力量根基”定位三种文化形态在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再次明确了文化赋能思政课建设的鲜明导向。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本和源泉,是中华民族专属的精神标识。其所蕴含的道德精神、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精神滋养和教育源泉。

  “两个结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

  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核心思想的时代价值,有益于修正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丰富青少年的文化底蕴,提升青少年的政治素养,增强青少年的中国底气,这也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题中之义。

  需要注意的是,用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思政课,并不是简单地移植。

  它需要根据思政课的讲授内容和主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重新解读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成分,唤醒深藏在每个青少年血脉深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基因。让青年明确“从哪里来”“向哪里去”,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以革命文化培育思政课红色底色

  革命文化凝结着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的光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的历史见证,也是新时代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曾经一度,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甚嚣尘上,英雄人物遭到恶搞、历史真相遭受歪曲,对青少年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革命文化是一部常学常新、百读不厌的智慧之书,如何将其融入思政课,为立德树人、培土固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近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在大学生讲理论环节重现了西安事变。参与学生都表示,“历史人物的形象变得清晰,对事变的认识和理解也更为深刻和全面。”

  改变“填鸭式”教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场景叙事、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中聆听革命故事、感知革命文化魅力、体验革命文化力量,才能让教学内容红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思政课政治导向亮起来。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思政课活力

  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立足于中国实际,吸收了国外文化有益成果。

  它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需要,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本质要求,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和时代发展特征,反映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要求,充满正能量和感染力。

  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是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命运如何得到根本扭转”,增强“站起来”的历史自信。

  讲好中国改革故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增强“富起来”的现实自信。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怎样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增强“强起来”的未来自信。

  如今,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置身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大局中,思政课的关键地位更加凸显。

  充分运用各种文化资源和数字新媒体技术,赋能教育,赋能思政课建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才能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培养出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版权所有 © 2015-2022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VIP认证)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联系电话:027-83912002    邮编:  430023    E-mail:  szkbyx@sina.com

官方微信